手机号登录/注册
获取验证码
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
围炉诗话

围炉诗话

六卷.清吴乔撰.钞本, 共1册,145页 PDF 53.84MB

《围炉诗话》是一部由清代诗人吴乔撰写的诗论专著,成书于清康熙年间。该书通过对唐、宋、元、明历代诗歌的评论,表达了吴乔的诗歌主张和审美理念。

作者与成书背景

《围炉诗话》的作者吴乔,本名殳,字修龄,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(1611年),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,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和武术家。吴乔一生困厄,少交游,但对诗歌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。他在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所作的自序中提到,该书是在与东海诸英俊围炉取暖时,讨论吟咏之道的记录,最终整理成书。

主要内容与观点

《围炉诗话》共六卷,主要通过对唐、宋、元、明历代诗歌的评论,提倡“比兴”,反对宋人的浅直无味,强调“有意”,反对明七子的“唯崇声色”。吴乔认为“意喻之米,饭与酒所同出;文喻之炊而为饭,诗喻之酿而为酒”,强调诗歌中必须有“人”的存在。他批评明代弘治、嘉靖以来诗坛“浓红重绿,陈言剿句,万篇一篇,万人一人,了不知作者为何等人”,是“诗家异物”。

吴乔在《围炉诗话》中还提出了“诗而有境有情,则自有人在其中”的观点,强调诗歌的艺术特性。他认为“文为人事之实用”,“诗为人事之虚用”,实用之文应该表达明畅使人易于理解,虚用之诗应该酝酿加工使人感染。他通过诗酒之喻,进一步阐释了诗文的不同特点:“文之词达,诗之词婉。意喻之米,饭与酒同出。文喻之炊而为饭,诗喻之酿而为酒。”

影响与评价

《围炉诗话》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,特别是赵执信对吴乔的诗论尤为佩服。赵执信在《谈龙录》中特别指出:“‘诗之中须有人在’,余服膺以为名言。” 吴乔的诗论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价值,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和评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。

版本与流传

《围炉诗话》现存主要有《借月山房汇抄》本和《适园丛书》本,两本文字、条数略有出入,但内容无大差异。此外,丁福保辑《清诗话》中也有吴乔《答万季诗问》一卷,内容与《围炉诗话》相同。

综上所述,《围炉诗话》不仅是一部重要的诗论专著,也是研究清代诗歌和文学理论的重要资料。吴乔通过该书表达了他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,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评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