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十四经发挥》是元代著名医学家滑寿所著的一部中医经络学说专著,成书于至正元年(1341年)。该书主要对《内经》中的经络学说进行了详细的训释和发挥,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。
滑寿(约1304~1386),字伯仁,晚号樱宁生,是元代著名的医学家。他祖籍河南襄城,后迁居江苏仪真和浙江余姚。滑寿不仅精通《素问》《难经》,还融通了张仲景、刘守真、李东垣三家学说,因此在治病方面有“奇验”。他的医德高尚,无论贫富,都积极治疗,因此受到时人的赞誉。
《十四经发挥》共分为三卷,内容涵盖了经络学说的各个方面。卷上为“手足阴阳流注篇”,主要论述了经脉循行的规律;卷中为“十四经脉气所发篇”,详细描述了十二经脉和督脉、任脉的脏腑机能、经脉循行径路、所属经穴部位及经脉主病等。卷下为“奇经八脉篇”,参考了《素问》、《难经》、《甲乙经》及《圣济总录》等书,系统地记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、主病及所属经穴。
滑寿在《十四经发挥》中首次将督脉和任脉与十二经脉合论为十四经,考证了《内经》中的657个穴位,并将其分归于十四经中,使经络学说更加系统化和完善。他提倡循经取穴,这一发明为后世针灸家取穴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。此外,滑寿还通过歌腧穴韵语、制经穴图谱等方式,发展了经络学说,推进了针灸学的发展。
《十四经发挥》的版本众多,明代除复刻本外,还被收入薛己《薛氏医案二十四种》中,成为长期流传的主要版本。现存较早的单行本为日本的几种刊本,如宽永二年(1625)梅寿堂刻本、享保六年(1731)刊本、宝永六年(1709)芳野屋权兵卫刊本等。近人承淡庵从日本觅得该书古本,详为校注辑成《校注十四经发挥》,传阅最广。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出版了以《薛氏医案》本为底本的茹古香校注本。
《十四经发挥》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还传入了日本、朝鲜等国,对这些国家的针灸学发展也有相当的影响。该书被誉为“学者出入向方,实医门之司南”,在针灸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。